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,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。
湯皇珍堅持自己的公共藝術理念必須建立在空間的活化,真正在生活的路徑與活 動中起作用。這次參與公共藝術設置,改變「牆」的概念,翻轉空間命題是重要動 機。 「對話」的設置,不是川堂盡頭擋住去路的一堵牆,而是被陽光、堂風所穿透、 視覺可穿越的活動雙立面,可以雙面、雙向、雙層觀視;爲什麼會在穿行時被吸引駐 足流連,因為這是一處動易、幻化可以參與改變的空間,一個因為我們使用而引發不 同身心感受的活躍之地。 這是一個學校,透過這個公共裝置,藝術進入學校。對湯皇珍而言,公共藝術不 是一旦設置後永遠不得動彈的「作品」,設置在公共場域更不只是貫徹藝術家本身的 美感意志,公共藝術必須有機,是生活軌跡中的實質催化劑。這個「對話」裝置將從 最基本也最複雜的藝術感知啟動─點、線、面、色、聲音與身體進行持續的對話,發 生在設置這個「對話」裝置的藝術家以及設置後使用這個「對話」裝置的師生。他們 永遠有機會在藝術教育的創性下,不斷與此裝置對話,進行改變,使「對話」成為空 間所以敏感的原因。 聽到「蓬萊國小」,第一個閃進的腦海引領懷古想像的句子是:海上有仙山, 山在虛無飄渺間─「對話」的內在紋理是一則交響曲,屬於藝術元素持續的變動與合 諧,透過人的創性以及環境的互滲得以完成。 使用須知: 兒童使用本設置的安全守則清楚標示如下,請所有老師列為生活安全守則,於上 課中宣導、說明、督促。 此件作品,要小朋友透過美術與音樂課的學習,有計畫的改變裝置,有訓練的表 演,歡迎使用這個活的教具。完全不要小朋友以攀爬、推撞、刮打等的姿勢來接觸這 件作品! 針對此設置於學校的作品,正是教育兒童接觸公共藝術的最好時機。不能看見動 物,就伸手去摸,看見東西,就往上攀爬,錯誤對待「對話」,都會造成作品與人身 安全的危險與損害。小朋友必須根絕以不正確的方式對待公共設置,這是欣賞公共藝 術教育的第一守則! 所有防護欄、網,都更是造成攀爬、越界的主要動機,所以,不厭其煩教導正確 的觀念才是最有效、負責以及充滿創性的防護。
作者 蘇福隆
行政區 大同區
作品地址 哈密街47號
VIEW MORE
作者 李昀珊 (昀珊國際創藝工作室) Yun-Shan (Yun-Shan Creative Studio International)
作者 注設工作室
作品地址 承德路三段336號
作者 李岳庚
作品地址 重慶北路三段、大龍街口
作者 李昀珊
作品地址 昌吉街97號
作者 潘羽祐
作者 無有設計
作品地址 延平北路一段2號
作者 羅貫庭(共同創作:陳信愷、黃瑞騰、黃郁儒、李宗運、莊哲彰、張景城、謝佳芸、楊凱棋、簡思恩、丁蕙涼、黃亦偉、何雨媜、陳韻惟、張怡芬、呂佳樺)
作品地址 承德路二段
作者 黃沛瀅、施承澤
作品地址 承德路2段33號
作者 林舜龍
作品地址 承德路二段235號
作者 劉國滄
作品地址 酒泉街235號
作者 顏名宏
作者 胡復金 、 葉懷元 、 胡毓倫
作者 褚瑞基
作品地址 寧夏路53號
作者 黃銘哲
作品地址 長安西路37之1號
作者 黃文慶
作者 徐富騰
作品地址 西寧北路28號
作者 同恩工業有限公司
作者 今豪廣告工程有限公司
作者 林龍如 、 熊宜一
作者 吳鼎武‧瓦歷斯
作品地址 酒泉街191號
作品地址 重慶北路3段
作品地址 酒泉街
作品地址 敦煌路160之2號
作者 葉蕾蕾 、 台北市啟聰學校師生
作品地址 重慶北路三段320號
作者 葉怡利
作品地址 承德路三段287號
作者 耕者有其田國際藝術有限公司
作品地址 環河南路與延平北路間台北大橋下
作者 林奎章 、 羅傑設計工作室
作者 湯皇珍
作者 袁廣鳴
作者 林建榮/ 橘園國際藝術策展股份有限公司
作品地址 大龍街51號
作者 簡明輝/ 水岸藝術文化研發有限公司Chien Ming-hui
作者 何炯德
作品地址 承德路二段208 號
作品地址 承德路2段208號
作者 李億勳
作品地址 南京西路18巷及長安西路19巷2弄之間
作者 李明道
作者 許唐瑋
作者 理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Rich Art & Culture Co.
作品地址 酒泉街44號